| 编号 |
论文题 |
姓名 |
学院 |
| 1 |
古代典籍中自然物象的雌雄类别考 |
江斯羽 |
文学院 |
| 2 |
论早期儒释道的心物观及其影响 |
孙松 |
文学院 |
| 3 |
“隔”之美一论中国园林的空间隔断艺术 |
冯瑞芳 |
文学院 |
| 4 |
从王孟山水田园诗看现代乡村文化的重建 |
朱晗 |
文学院 |
| 5 |
唐宋词中的双重性别研究 |
赵玉杭 |
文学院 |
| 6 |
“三言”中传统节令习俗描写及其意义 |
马思鸣 |
文学院 |
| 7 |
《西游记》八十一难叙事模式研究 |
甘国莹 |
文学院 |
| 8 |
情情无情两动人一从《红楼梦》诗词探究钗黛情感特质 |
吴杨 |
文学院 |
| 9 |
史湘云:从小说文本到电视荧屏 |
宋安娜 |
文学院 |
| 10 |
从民国文学作品中的服饰变化看当时女性思想的演变-以林语堂、张爱玲等人作品为例 |
唐一如 |
文学院 |
| 11 |
论现当代文学空间叙事中的两种形态-文学作品中城乡视阈的探讨 |
陈静 |
文学院 |
| 12 |
白先勇同性恋小说书写中对受众审美诉求的关照 |
李晓英 |
文学院 |
| 13 |
伦理视域下的中国女同书写一困境、主题与价值 |
常雅靓 |
文学院 |
| 14 |
自救与被救一论《生死疲劳》中女性人物的孤独人生 |
陶倩妮 |
文学院 |
| 15 |
说“方”道“圆”一“
方”“圆”语义演变及其文化阐释 |
慕阿慧 |
文学院 |
| 16 |
“A+于+0”的结构分析 |
吴健 |
文学院 |
| 17 |
动态助词“过”的偏误分析研究一
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|
杨晨 |
文学院 |
| 18 |
宿松方言对普通话学习正迁移效应初探 |
朱莉 |
文学院 |
| 19 |
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留学生称谓语偏误分析 |
章杰 |
文学院 |
| 20 |
黄骅冬枣节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|
赵文娟 |
文学院 |
| 21 |
喧嚣的数字化时代离不开孤独的深度阅读一当代大学生“阅读危机”调查与思考 |
柯方萍 |
文学院 |
| 22 |
社会记忆与国族认同——以白先勇《台北人》为考察中心 |
汪睿 |
文学院 |
| 23 |
论“第六代”电影的城市景观 |
甘钰菡 |
文学院 |
| 24 |
从“群”字看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|
杨路平 |
文学院 |
| 25 |
论唐传古谱《王昭君》与同名声诗的诗乐转换 |
刘宇 |
文学院 |
| 26 |
论王维诗歌的迷惘色彩 |
曹晓言 |
文学院 |
| 27 |
辽西满语中意外形态标记研究 |
朱浩天 |
文学院 |
| 28 |
《红楼梦》植物意象及其艺术功能探究 |
杨茜渝 |
文学院 |
| 29 |
已识乾坤大,犹怜草木青—论白居易诗歌中的“小风景” |
郭精金 |
文学院 |
| 30 |
从法律秘书角度看秘书专业学习 |
崔宝元 |
文学院 |
| 31 |
现代文学“恶婆婆”形象的文化与心理探源 |
陆欣 |
文学院 |
| 32 |
谈《金蔷薇》的读者意识 |
胡朝惠 |
文学院 |
| 33 |
古代典籍中自然物象的雌雄类别考 |
江斯羽 |
文学院 |
| 34 |
论早期儒释道的心物观及其影响 |
孙松 |
文学院 |
| 35 |
“隔”之美一论中国园林的空间隔断艺术 |
冯瑞芳 |
文学院 |
| 36 |
从王孟山水田园诗看现代乡村文化的重建 |
朱晗 |
文学院 |
| 37 |
唐宋词中的双重性别研究 |
赵玉杭 |
文学院 |
| 38 |
“三言”中传统节令习俗描写及其意义 |
马思鸣 |
文学院 |
| 39 |
《西游记》八十一难叙事模式研究 |
甘国莹 |
文学院 |
| 40 |
情情无情两动人一从《红楼梦》诗词探究钗黛情感特质 |
吴杨 |
文学院 |
| 41 |
史湘云:从小说文本到电视荧屏 |
宋安娜 |
文学院 |
| 42 |
从民国文学作品中的服饰变化看当时女性思想的演变-以林语堂、张爱玲等人作品为例 |
唐一如 |
文学院 |
| 43 |
论现当代文学空间叙事中的两种形态-文学作品中城乡视阈的探讨 |
陈静 |
文学院 |
| 44 |
白先勇同性恋小说书写中对受众审美诉求的关照 |
李晓英 |
文学院 |
| 45 |
伦理视域下的中国女同书写一困境、主题与价值 |
常雅靓 |
文学院 |
| 46 |
自救与被救一论《生死疲劳》中女性人物的孤独人生 |
陶倩妮 |
文学院 |
| 47 |
说“方”道“圆”一“
方”“圆”语义演变及其文化阐释 |
慕阿慧 |
文学院 |
| 48 |
“A+于+1”的结构分析 |
吴健 |
文学院 |
| 49 |
动态助词“过”的偏误分析研究一
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|
杨晨 |
文学院 |
| 50 |
宿松方言对普通话学习正迁移效应初探 |
朱莉 |
文学院 |
| 51 |
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留学生称谓语偏误分析 |
章杰 |
文学院 |
| 52 |
黄骅冬枣节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|
赵文娟 |
文学院 |
| 53 |
喧嚣的数字化时代离不开孤独的深度阅读一当代大学生“阅读危机”调查与思考 |
柯方萍 |
文学院 |
| 54 |
社会记忆与国族认同——以白先勇《台北人》为考察中心 |
汪睿 |
文学院 |
| 55 |
论“第六代”电影的城市景观 |
甘钰菡 |
文学院 |
| 56 |
从“群”字看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|
杨路平 |
文学院 |
| 57 |
论唐传古谱《王昭君》与同名声诗的诗乐转换 |
刘宇 |
文学院 |
| 58 |
论王维诗歌的迷惘色彩 |
曹晓言 |
文学院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