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号 |
论文名称 |
姓名 |
1 |
《从蒸汽朋克看城市再生创意的必要性》 |
魏安琪 |
2 |
《篆刻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》 |
赵亚文 |
3 |
从蔡国强看中国艺术发展趋势 |
胡安琪 |
4 |
管窥晚明时期园林设计美学理念 |
胡安琪 |
5 |
基于电影片头的文字要素研究 |
胡安琪 |
6 |
当代美术的发展窘境—《从当代艺术的危机-乌托邦的终结》谈起 |
李淑娟 |
7 |
浅谈书画如何相通 |
吴杨 |
8 |
元四家的书法用笔意识 |
吴杨 |
9 |
走近尤里.戈留塔的绘画艺术 |
张明 |
10 |
浅谈吴冠中创作技法-以创作《古木逢春》为例 |
张明 |
11 |
作品名《青藏铁路》 |
钟海鲜 |
12 |
《敦煌壁画的人物造型在中国油画创作中的应用》 |
钟海鲜 |
13 |
《画面中的生命——维亚尔静物系列创作》 |
钟海鲜 |
14 |
《最大限度的视觉“实在”——奥尔巴赫作品精神内涵探究》 |
钟海鲜 |
15 |
汉代画像石中的“四神图像” |
房俊 |
16 |
《陈可绘画风格研究》 |
谢颖 |
17 |
《艺术与美的“分离”——浅谈现代艺术的标准》 |
谢颖 |
18 |
郭熙“三远法”所构建的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结构 |
江思雨 |
19 |
浅析沈括“以大观小”之法 |
江思雨 |
20 |
融入视觉中的油画再现 |
倪莹 |
21 |
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梵高的作品《群鸦乱飞的麦田》 |
倪莹 |
22 |
解读维米尔眼中《拿水壶的年轻女子》 |
倪莹 |
23 |
常磊的静物之“旅” |
倪莹 |
24 |
博纳尔与达利作品中女性艺术形象对比 |
倪莹 |
25 |
当代工笔人物画中情感的流露 |
杨倩 |
26 |
当代现实主义美术变化发展浅析 |
周武军 |
27 |
论综合材料艺术中材质语言的应用与变化 |
刘婷 |
28 |
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观念的转变历程 |
李缓缓 |
29 |
齐白石画中的不平凡 |
李缓缓 |
30 |
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追求 |
高孟妮 |
31 |
无名画会与印象派之对比——浅析无名画会的艺术价值 |
朱玉婷 |
32 |
浅析沈周、文徵明“粗细”绘画风格的演变 |
康娟 |
33 |
浅析明代山水画中的隐逸点景人物符号 |
康娟 |
34 |
吴门画派作品中的渔父意象 |
康娟 |
35 |
浅析明代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 |
康娟 |
36 |
浅谈克里姆特风景油画的视觉特征 |
黄燕玲 |
37 |
从克里姆特的《向日葵》中探析其风景画的精神性表现 |
黄燕玲 |
38 |
惊鸿·绝唱——从“雪中芭蕉”看中西方绘画以及东方“意境”的独立文化价值 |
许昕 |
39 |
论室内装修设计的色彩应用 |
钟凯旋 |
40 |
梁思成《图像中国建筑史》创作背景初探 |
储玲玲 |
41 |
论渐江与弗里德里希画风中的“冷寂” |
杨蓉 |
42 |
关于梅清山水画风格的“豪放”之辨 |
杨蓉 |
43 |
中国木架构建筑的构成 |
杜晓坤 |
44 |
《护城河碧波连》 |
何静雯 |
45 |
《从张见工笔人物画看当代“新工笔”》 |
何静雯 |
46 |
《水中意象》 |
张祥兵 |
47 |
论当代重彩山水画装饰性的艺术体现 |
王红 |
48 |
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环境设施设计研究 |
吴琨 |
49 |
芜湖通草画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|
吴琨 |
50 |
探析场所精神下的空间设计思路与方法 |
吴琨 |
51 |
论战后日本设计发展与启示 |
吴琨 |
52 |
论中国古典园林构景处理中的主从原则 |
吴琨 |
53 |
老年活动中心建筑设计 |
吴琨 |
54 |
老年活动中心建筑设计 |
吴琨 |
55 |
搏浪 |
吴琨 |
56 |
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环境设施设计研究 |
吴琨 |
57 |
徽派印象连锁餐饮空间环境设计”” |
吴琨 |
58 |
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环境设施设计研究 |
吴琨 |
59 |
论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在上海九间堂别墅设计中的运用 |
吴琨 |
60 |
《静谧》 |
宋粲璨 |
61 |
《青的沐浴》、《静谧的小道》 |
宋粲璨 |
62 |
风景线上的色彩——云南风景画创作中的客观映象与意象感悟 |
宋粲璨 |
63 |
《红色峰碑》 |
宋粲璨 |
64 |
《青》 |
宋粲璨 |
65 |
20世纪八十年代艺术绘画趋势探析 |
刘豆豆 |
66 |
论画家修养的重要性 |
李鑫 |
67 |
过雪山 |
李鑫 |
68 |
漯城与梦 |
李鑫 |
69 |
参展获奖证书 |
叶训 |
70 |
浅谈维亚尔绘画中独特的浮世绘审美因素 |
姚丹 |
71 |
远征 |
姚丹 |
72 |
获奖证书 |
汪婧 |
73 |
长存 |
杨璐 |
74 |
天王像 |
杨璐 |
75 |
博斯的绘画艺术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|
杨璐 |
76 |
后现代非绘画艺术—赫斯特艺术作品内在品格探析 |
杨璐 |
77 |
获奖证书 |
范利平 |
78 |
“竹”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 |
许晓凤 |
79 |
贝律铭的设计思考—苏州博物馆 |
许晓凤 |
80 |
荣誉证书 |
汪仁 |
81 |
芜湖手绘小吃创意设计及其衍生品 |
苏煜 |
82 |
芜湖手绘小吃创意设计及其衍生品 |
苏煜 |
83 |
机械复制时代的人与艺术 |
王曼曼 |
84 |
浅析彼得.卡罗森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 |
沈丹丹 |
85 |
《论赵无极油画之气韵》 |
王亚军 |
86 |
美术展览获奖证书 |
王亚军 |
87 |
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|
王亚军 |
88 |
论中国山水画中草的笔墨精神 |
张泽天 |
89 |
清韵图 |
张泽天 |
90 |
浅谈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形式 |
詹秀海 |
91 |
曙光 |
詹秀海 |
92 |
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 |
詹秀海 |
93 |
徽派艺术对中国绘画的继承与发展—以油画为例 |
詹秀海 |
94 |
2016安徽芜湖梦映丹青鸠兹古镇大型美术双年展 |
徐笑梅 |
95 |
《水墨徽州》 |
张格 |
96 |
《南屏小景系列》 |
张格 |
97 |
手工艺术在动画中的应用 |
田禾 |
98 |
唐五代居室布置及其特点——以皇家、官僚贵族及文人居室为例 |
沈娴 |
99 |
当代城市生活环境发展趋向研究——以办公环境为例 |
沈娴 |
100 |
唐代长安和洛阳都市权贵居宅的文化解读 |
沈娴 |
101 |
参展证书 |
孙小影 |
102 |
师造化对我的花鸟画创作的影响 |
孙小影 |
103 |
第五媒体-手机媒体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|
黄晓姝 |
104 |
《斑驳》 |
龚丽芸 |
105 |
吴冠中绘画图形语言在团扇扇面设计中的应用 |
张薇薇 |
106 |
论马蒂斯油画作品中补色的艺术价值 |
向珂佳 |
107 |
浅析申玲油画世界里的情感 |
向珂佳 |
108 |
探析《艺术在没落中升起》——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精神 |
蒋骏 |
109 |
《荷·系列》 |
蒋骏 |
110 |
品性在中国文人山水画中的延续 |
王金凤 |
111 |
探讨色彩的恒常性在包装中的运用 |
黄雅楠 |
112 |
城墙共生——激活城市生机之源 |
卞杨杨 |
113 |
詹景凤书画研究 |
田莉娟 |
114 |
忆青藤道人之泼墨画卷 |
田莉娟 |
115 |
古典园林设计元素在现代环境空间中的发展与运用 |
王乐乐 |
116 |
浅谈新疆少数民族绘画题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 |
翟盼 |
117 |
老街·之一 |
翟盼 |
118 |
《灵山》 |
翟盼 |
119 |
从《美学散步》看宗白华的美学思想 |
吴梦柯 |
120 |
《冬日》入选首届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美术作品展 |
李梦园 |
121 |
《故居》入选安徽
芜湖梦映丹青鸠兹古镇大型美术双年展 |
李梦园 |
122 |
以”渔”为乐—吴镇《渔父图》艺术特色分析 |
程梦迪 |
123 |
汉印对现代标志设计的影响 |
谷婷婷 |
124 |
中国印章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|
谷婷婷 |
125 |
浅谈艺术品的“隐身术”——概念艺术 |
洪婷婷 |
126 |
以《林泉高致》为例来阐释中国古代画论的重要意义 |
洪婷婷 |
127 |
“新写实派”——倪贻德油画风景画魅力 |
胡朝根 |
128 |
浅论石涛及他的“一画论” |
李丹丹 |
129 |
浅议山水画和古地图之间的关联 |
李丹丹 |
130 |
初探孙为民的艺术风格 |
李舒婷 |
131 |
用生命绽放出色彩—凡·高 |
柳玲玲 |
132 |
领悟吴冠中艺术创作中的情感 |
路贺龙 |
133 |
逡巡于生命之途的真实——杨参军艺术风格初探 |
孟梦 |
134 |
谈徐悲鸿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利弊 |
谈鑫 |
135 |
浅谈武梁祠画像石中祥瑞图像的思想性 |
王慈瑞 |
136 |
《浅析蒙克的艺术起源与影响》 |
王姗 |
137 |
浅谈艾利克斯?卡茨艺术中抽象与具象的结合 |
王姗 |
138 |
美术作品欣赏差异的心理学探讨 |
王占静 |
139 |
泛舟江湖——探析陈淑霞风景油画的卧游情结 |
魏星宇 |
140 |
感知陈淑霞绘画意境之美 |
魏星宇 |
141 |
综合材料在绘画中的艺术语言 |
徐诗冬 |
142 |
浅析色彩在油画中的空间和情感表现 |
徐诗冬 |
143 |
韩拙的文人画观 |
颜成丽 |
144 |
韩拙《山水纯全集》之“理” |
颜成丽 |
145 |
如画 |
颜成丽 |
146 |
韩拙《山水纯全集》之“理” |
颜成丽 |
147 |
《挚爱梵高》——油画与定格动画的结合 |
杨宇牧 |
148 |
负向情感下八大山人与蒙克的艺术比较研究 |
张佳佳 |
149 |
幼儿情感在美术课堂中的培养 |
张佳佳 |
150 |
浅析思维能力在素描学习中的培养 |
张佳佳 |
151 |
浅析“情感”对石涛艺术风格的影响 |
赵莹 |
152 |
“随其性欲,便以为姿”——个性与书法风格形成的内在关联 |
郑藤 |
153 |
视觉惯性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|
朱云 |
154 |
中国当代风景油画中的地域性特征 |
朱云 |
155 |
展览 |
曹馨丹 |
156 |
浅析中西方的审美体验在艺术美学中的比较 |
曹馨丹 |
157 |
初夏 |
陈光鑫 |
158 |
“今夕惜往兮”、“立秋”、“依偎” |
陈建 |
159 |
《泸沽梦之晨曲》 |
迟骏 |
160 |
借刘道醇《圣朝名画评》浅谈如何鉴赏艺术作品 |
顾晓洁 |
161 |
《孔雀东南飞》 |
顾晓洁 |
162 |
《旧木门》 |
顾晓洁 |
163 |
"水晕墨章,天水一朝”——北宋雪景山水画刍议 |
桂子馨 |
164 |
山水轻音图 |
桂子馨 |
165 |
《小雏菊》 |
郭晓蕾 |
166 |
《燎原星火》 |
郭晓蕾 |
167 |
《春游响水涧》 |
郭晓蕾 |
168 |
《吹泡泡》 |
郭晓蕾 |
169 |
抗洪 |
胡慧 |
170 |
室友 |
胡慧 |
171 |
《芜湖.港》 |
孔光 |
172 |
《痴绝徽州
》 |
孔光 |
173 |
《井岗秋》 |
李南翔 |
174 |
《秋江.光影》 |
李南翔 |
175 |
山水 |
李伟 |
176 |
夜空下 |
李洋 |
177 |
浅谈拉斯·埃林的艺术创作中对图像的转换 |
李洋 |
178 |
《夏日·午后》 |
李伊莎 |
179 |
《梦想长征路》 |
李伊莎 |
180 |
《大建设》 |
李忠荣 |
181 |
《上学的路》《闲聊》 |
李忠荣 |
182 |
五岭逶迤 |
孙遥 |
183 |
《浅谈幼师儿童线描画的方法》 |
陶英凤 |
184 |
《花季梦·儿童情·不悔》 |
陶英凤 |
185 |
《童趣》 |
武瑾秋 |
186 |
《肌理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》 |
武瑾秋 |
187 |
《等待》 |
肖美惠 |
188 |
《烟云?梦》 |
肖美惠 |
189 |
浅析扬无咎《四梅图》的艺术特色 |
肖美惠 |
190 |
安徽省芜湖市书法双年展 |
许畅 |
191 |
《油画作品中“意境美”探赜》 |
许林玲 |
192 |
《默》 |
许林玲 |
193 |
《童趣》 |
许林玲 |
194 |
《物语-希望》 |
许林玲 |
195 |
《绽》 |
许林玲 |
196 |
香港南丫岛 |
杨翼群 |
197 |
南昌记忆 |
杨翼群 |
198 |
儿时雨后 |
杨翼群 |
199 |
都市青年 |
叶僮 |
200 |
风景油画创作中的意境表现研究 |
应晨 |
201 |
《秋日高原》 |
俞博涵 |
202 |
《码头》 |
俞博涵 |
203 |
浅析中国古代思维方式与中国画范畴论的联系 |
张杰 |
204 |
当代中国山水画时代性探究——时代精神与中国画创作 |
张杰 |
205 |
家山春晴 |
张杰 |
206 |
家山春晴 |
张杰 |
207 |
佛教圣地五台山 |
张杰 |
208 |
青山记忆 |
张杰 |
209 |
美好山乡 |
张杰 |
210 |
中学美术教学方法中的“迁想妙得” |
张杰 |
211 |
山乡建设 |
张杰 |
212 |
青山记忆 |
张杰 |
213 |
雨过树色润 |
张莹洁 |
214 |
幽谷清音 |
张莹洁 |
215 |
烟云幽泉 |
张莹洁 |
216 |
物象、心象、墨象——论中国山水画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|
张莹洁 |
217 |
近岭碧水多奇峰 |
张莹洁 |
218 |
红色雄光锁云岚 |
张莹洁 |
219 |
闲居溪岸 |
张莹洁 |
220 |
幽谷清兰 |
张莹洁 |
221 |
《长征革命老人》 |
朱顺梅 |
222 |
《“我的青春
我们的梦”安徽省大学生美术作品展》 |
朱顺梅 |
223 |
《祖国的花朵》 |
朱顺梅 |
224 |
《耄耋岁月心系祖国》 |
朱顺梅 |
225 |
《飞奔》 |
朱笑天 |
226 |
《追梦赤子--系列一》 |
朱笑天 |
227 |
《怒放》 |
朱笑天 |
228 |
《大别山之子--上将洪学智》 |
朱笑天 |
229 |
拒绝毒品
尊重生命 |
程似锦 |
230 |
珍爱生命,远离毒品 |
高乐 |
231 |
柠檬造型天然洗手液 |
耿梦琪 |
232 |
斑·
斓 |
黄蕾 |
233 |
禅意——素食餐厅改造方案 |
梁娜 |
234 |
试论照明形式法则在现代室内设计的应用 |
刘梦水 |
235 |
工业风酒店设计 |
刘梦水 |
236 |
厂区景观规划 |
刘梦水 |
237 |
杭州罗浮宫陶瓷艺术品展厅设计 |
马坤燕 |
238 |
蓝牙音箱设计 |
荣金金 |
239 |
寂静谷 |
荣金金 |
240 |
车载户外应急灯 |
荣金金 |
241 |
智创杯国际设计锦标赛 |
汤恒阳 |
242 |
第十一届创意中国设计大奖 |
王晓滢 |
243 |
晚霞 |
王晓滢 |
244 |
古镇夜色 |
杨琼 |
245 |
祥云罩古镇 |
杨琼 |
246 |
拒绝真经 |
杨琼 |
247 |
展览 |
叶诚 |
248 |
铜陵生姜品牌——姜匠 |
叶璐 |
249 |
非遗十兽灯系列文化创意设计 |
叶璐 |
250 |
陶瓷餐具包装设计 |
张婧 |
251 |
音乐餐厅设计 |
张美金 |
252 |
芜湖米系列包装设计作品 |
张雨桐 |
253 |
文化与商业交融的土特产包装设计提升研究——以芜湖大米包装设计为例 |
张雨桐 |
254 |
九华山禅艺明信片系列 |
张雨桐 |
255 |
人在茶之中——海报设计 |
张雨桐 |
256 |
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旅游的资本 |
张雨桐 |
257 |
贵州型录设计 |
张雨桐 |
258 |
综合材料《迹》 |
郑芸 |
259 |
漆画《楼宇之间》 |
郑芸 |
260 |
海军 |
周媛媛 |
261 |
森屿暖树 |
周媛媛 |
262 |
新媒体与架上绘画艺术互动形式 |
章瑀 |
263 |
现代主义油画形式效果的发端与演变研究 |
钱萍萍 |
264 |
日式极简里的情感意蕴——以原研哉与佐藤大为例 |
杨哲 |
265 |
半城新绿半城烟——现代城市招贴对话城市空间回忆 |
杨哲 |
266 |
数字媒体时代我国高校平面视觉形象设计研究 |
杨哲 |
267 |
中国风男装品牌电商平台视觉营销设计方法初探 |
杨哲 |
268 |
产品设计《贵州蜡染方巾礼盒文创设计》获第二届中国(贵州)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“2016寻美贵州——多彩贵州山地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
入围奖 |
杨哲 |
269 |
招贴设计《何枝可依》获北京国际设计周——“绿”国际环保招贴大赛
入围奖 |
杨哲 |
270 |
文创怀表设计《恕?明也》、吊坠饰品设计《修性若竹》获北京国际设计周——“汉字之美”全球青年设计大赛
优异奖 |
杨哲 |
271 |
艺术的疯子——浅析梵高 |
孙晓燕 |
272 |
论徽州木雕与中国古典基本审美形态的融合 |
汪彦 |
273 |
徽派建筑在中国风景油画创作中的“意象”美 |
代恒 |
274 |
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趋势 |
梁晓梅 |
275 |
传统蓝印花布纹样的审美特征及其创新应用探析 |
谈晓菁 |
276 |
变革时代—后现代主义绘画 |
李伟华 |
277 |
以当代中国油画发展为例探讨油画创作中的“隔”与“不隔”之美 |
陈涛 |
278 |
浅谈中国画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角色位置 |
章慧 |
279 |
浅谈常州篦箕的工艺美 |
倪佳玲 |
280 |
浅述儿童绘画的“画不像” |
杨丽 |
281 |
< 梦>的自由与感性 |
石苏婷 |
282 |
“油画静物的单纯性” |
汪杨 |
283 |
《论中国传统视觉语言在当代油画中的运用》 |
孙家群 |
284 |
浅谈当代漆画创作中的工艺性与绘画性问题 |
查琼 |
285 |
卢西安·弗洛伊德开启现实主义的探索之路——浅谈作品《女孩与白狗》《帕丁顿画室内》 |
李平洋 |
286 |
《浅谈莫奈绘画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影响》 |
陈坤鹏 |
287 |
浅谈单色在绘画中的美感体现 |
陈多娇 |
288 |
浅谈装饰性风景油画 |
傅妙琳 |
289 |
旅居海外的民国天才画家汪亚尘 |
汤梦清 |
290 |
中国山水画中的民族性与写生性 |
邱少婧 |
291 |
在严寒深处,发现不可战胜的夏天 |
方颖 |